在界首民俗文化活动中有个较为特殊的活动,就是斗鸡会。其最初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,当时商会的会首们把界首城内养打鸡者集中起来,进行比赛。第一次斗鸡会是在1942年正月初四举办,以后在2月2日、3月3日、4月12日、5月1日、6月1日为斗鸡会的日子,斗鸡会活动一直顺延至今。
1997年后,界首市委宣传部、界首市文化局、界首市体育局成立斗鸡协会,对界首市斗鸡爱好者进行组织管理,定为每年的正月初四为斗鸡日,会期三天。
斗鸡场设在空旷地,用竹片编成3至5米宽的斗鸡笼,笼外置计分桌,按鸡的斤两,从小到大比赛。斗完一局,计一次分,以积分多为胜。斗鸡会中的规则也很讲究,如站鸡不打卧鸡,三分钟后,卧鸡仍不斗者为败;站鸡不打卧鸡,三分钟后打鸡先走者,卧鸡仍无斗志为和;两鸡不相斗也视为和;或两鸡不相斗者,三分钟后一鸡先走者,另一鸡为胜。斗鸡时,过去因无时间记录,用香火代替,三柱香为一轮,一轮后,双方斗鸡可稍稍休息,进行洗身、洗嘴后再斗。斗鸡场方圆八米左右,用布作围,现在斗鸡时间为15分钟一轮,1分钟休息。
斗鸡者为使自己的鸡能在斗鸡会中获胜,从雏鸡开始就进行培训。前三个月,有8道程序:1、扒道:把雏鸡握于手中,常捋鸡身、脖、腿,达到舒筋长骨。2、撒风:雏鸡握于手中时,上下撂几回,来锻炼雏鸡的翅膀。3、喂食:雏鸡40天以花食为主,吃些肉类、菜类的食物,80天以素食为主,多吃菜叶、香油,120天撑食,饱4天,喂水3天,可迅速长膘。4、撵鸡:每天早晨、傍晚来回撵鸡三里路,可锻炼鸡的腿部力量。5、盘瓢:让鸡静卧半小时,锻炼鸡的耐性。6、窜罩:让鸡站在鸡罩上,由训鸡人点手上下窜跳,来锻炼鸡的跳跃能力。7、游绳:拴根绳子,让鸡立于绳上,把绳来回晃动,来锻炼鸡的稳定能力。8、试斗:从自己的打鸡中挑出一只,进行试斗,以锻炼鸡的应变能力。
界首打鸡的品种有青鸡(青身白底插花尾)、红鸡(一青二红菜花脖)、杂色鸡(青红杂色蒜瓣嘴)等。
截止2023年春节,界首市共举办斗鸡会438多场,有600多对斗鸡参加比赛,先后在安徽省、河南省等省市比赛中获奖。
如今,斗鸡活动已成为界首市民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文化活动之一,每年的正月初四开赛,会期三天,吸引了太和、商丘、临泉、郸城、沈丘、阜阳、亳州等周边地区的斗鸡爱好者前来参加,场面十分红火。
2007年12月,“斗鸡会”被界首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界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在界首民俗文化活动中有个较为特殊的活动,就是斗鸡会。其最初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,当时商会的会首们把界首城内养打鸡者集中起来,进行比赛。第一次斗鸡会是在1942年正月初四举办,以后在2月2日、3月3日、4月12日、5月1日、6月1日为斗鸡会的日子,斗鸡会活动一直顺延至今。
1997年后,界首市委宣传部、界首市文化局、界首市体育局成立斗鸡协会,对界首市斗鸡爱好者进行组织管理,定为每年的正月初四为斗鸡日,会期三天。
斗鸡场设在空旷地,用竹片编成3至5米宽的斗鸡笼,笼外置计分桌,按鸡的斤两,从小到大比赛。斗完一局,计一次分,以积分多为胜。斗鸡会中的规则也很讲究,如站鸡不打卧鸡,三分钟后,卧鸡仍不斗者为败;站鸡不打卧鸡,三分钟后打鸡先走者,卧鸡仍无斗志为和;两鸡不相斗也视为和;或两鸡不相斗者,三分钟后一鸡先走者,另一鸡为胜。斗鸡时,过去因无时间记录,用香火代替,三柱香为一轮,一轮后,双方斗鸡可稍稍休息,进行洗身、洗嘴后再斗。斗鸡场方圆八米左右,用布作围,现在斗鸡时间为15分钟一轮,1分钟休息。
斗鸡者为使自己的鸡能在斗鸡会中获胜,从雏鸡开始就进行培训。前三个月,有8道程序:1、扒道:把雏鸡握于手中,常捋鸡身、脖、腿,达到舒筋长骨。2、撒风:雏鸡握于手中时,上下撂几回,来锻炼雏鸡的翅膀。3、喂食:雏鸡40天以花食为主,吃些肉类、菜类的食物,80天以素食为主,多吃菜叶、香油,120天撑食,饱4天,喂水3天,可迅速长膘。4、撵鸡:每天早晨、傍晚来回撵鸡三里路,可锻炼鸡的腿部力量。5、盘瓢:让鸡静卧半小时,锻炼鸡的耐性。6、窜罩:让鸡站在鸡罩上,由训鸡人点手上下窜跳,来锻炼鸡的跳跃能力。7、游绳:拴根绳子,让鸡立于绳上,把绳来回晃动,来锻炼鸡的稳定能力。8、试斗:从自己的打鸡中挑出一只,进行试斗,以锻炼鸡的应变能力。
界首打鸡的品种有青鸡(青身白底插花尾)、红鸡(一青二红菜花脖)、杂色鸡(青红杂色蒜瓣嘴)等。
截止2023年春节,界首市共举办斗鸡会438多场,有600多对斗鸡参加比赛,先后在安徽省、河南省等省市比赛中获奖。
如今,斗鸡活动已成为界首市民一项重要的春节民俗文化活动之一,每年的正月初四开赛,会期三天,吸引了太和、商丘、临泉、郸城、沈丘、阜阳、亳州等周边地区的斗鸡爱好者前来参加,场面十分红火。
2007年12月,“斗鸡会”被界首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界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